對於一個剛開始減肥或是健身的新手來說,一定都會遇到一個問題:「我該增肌還是減脂?」,得到的答案通常都是視自身目前的身體狀況來決定,但也很常會得到一些誤解的答案,進而導致整體的減肥計畫大大降低效果。這篇文章將從客觀的方式來分析增肌和減脂的優劣,並且從中給予剛開始減肥的新手一些建議,讓大家能夠朝健康的人生更近一步!
透過這篇文章你將了解
增肌和減脂的原理
在決定要先增肌還是減脂之前,我們需要先了解增肌和減脂的基本原理,因為增肌和減脂在生理機制上是相互對立的。
- 增肌(增長肌肉)
增肌的關鍵是熱量盈餘,也就是攝取的熱量 > 消耗的熱量。當身體有足夠的熱量時,再透過重量訓練來刺激肌肉生長,並提供充足的蛋白質,才能有效促進肌肉增長。
- 減脂(減少脂肪)
減脂的關鍵則是熱量赤字,即攝取的熱量 < 消耗的熱量。當身體的能量不足時,就會開始動用體內儲存的脂肪作為能量來源,進而減少體脂。但如果熱量赤字過大或蛋白質攝取不足,可能會同時流失肌肉,影響代謝率。
📌 增肌需要熱量盈餘,而減脂需要熱量赤字,因此增肌和減脂在原理上是相對的!
延伸閱讀:甚麼是熱量赤字?竟然吃得飽也能瘦!?
增肌減脂怎麼做?
想要成功增肌或減脂,不能只是單純「吃多」或「吃少」,還需要掌握 正確的運動與飲食策略,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
增肌計畫
- 飲食:
- 熱量超過基礎代謝率 10-15%,但不能過度,以免增長過多脂肪。
- 高蛋白飲食,搭配適量碳水化合物與健康脂肪。
- 注重訓練後的營養補充(如乳清蛋白 + 複合碳水),幫助肌肉修復與生長。
- 運動:
- 以重量訓練為主(每週 3-5 次),著重於複合動作(深蹲、硬舉、臥推)。
- 適量有氧運動(每週 2-3 次),避免影響肌肉合成。
減脂計畫
- 飲食:
- 減少熱量攝取(每天減少 300-500 大卡),但蛋白質維持高攝取,以減少肌肉流失。
- 優先攝取高纖維食物(蔬菜、水果、全穀類)來增加飽足感。
- 避免極端飲食(如過度低碳水化合物),確保代謝正常運作。
- 運動:
- 結合重量訓練與有氧運動,確保減脂時保留肌肉。
- 有氧建議中等強度(如快走、腳踏車)每週 3-5 次,每次 30-45 分鐘。
📌 無論是增肌還是減脂,飲食與運動的搭配才是關鍵!
增肌減脂的優點和缺點
增肌
優點 | 缺點 |
提升肌肉量 | 可能伴隨脂肪增加 |
提高基礎代謝率 | 後期需減脂 |
塑造緊實體態 | 過度訓練造成肌肉損傷 |
減脂
優點 | 缺點 |
減少體脂 | 若方法不當可能會導致肌肉流失 |
降低心血管風險 | 代謝下降 |
增加身形線條感 | 飲控過度造成營養失衡 |
要先增肌還是先減脂?
這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,取決於目前的身體組成與目標,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情境:
1.體脂過高(男性體脂 > 25%、女性體脂 > 32%) → 建議先減脂
- 當體脂過高時,增肌過程中容易累積更多脂肪,影響健康與體態。
- 建議策略: 先進行減脂,降至 男性 15-18%、女性 22-25%,再開始增肌。
2.體脂適中,但肌肉量不足(男性 18-22%、女性 25-30%) → 可以視目標決定
- 想要線條更明顯? 先減脂,讓肌肉更有定義。
- 想增加肌肉量? 先增肌,提高肌肉比例後再減脂。
3.體脂較低(男性 <15%、女性 <22%)但仍不滿意體態 → 建議增肌
- 體脂率低但肌肉量不足,會導致「瘦但沒線條」的狀況。
- 建議策略: 進行增肌計畫,提高肌肉含量,打造更緊實的體態。
📌 沒有「絕對標準」,關鍵在於個人的體態與目標!
延伸閱讀:甚麼是體脂肪率?減肥別只看體重和BMI!
增肌減脂可以同時嗎?
傳統觀念認為 「增肌和減脂不能同時進行」,因為一個需要熱量盈餘,一個需要熱量赤字。但事實上,在某些情況下,增肌與減脂是可以同步進行的,這稱為 「體態重組(Body Recomposition)」。
哪些人適合體態重組?
健身新手:初學者在開始訓練時,身體對於肌肉合成的反應較強烈,因此可以在減脂的同時增加肌肉。
體脂較高者:當體內脂肪儲存較多時,身體可以在減脂過程中利用脂肪作為能量,並同時促進肌肉增長。
長期訓練但沒有系統性計畫的人:如果你過去的飲食與訓練沒有規律,透過優化計畫可以同時增肌與減脂。
如何執行體態重組?
🔹 維持蛋白質攝取(2g/公斤體重),確保肌肉修復與生長。
🔹 採用適度熱量赤字(約 200-300 大卡),避免影響肌肉增長。
🔹 進行重量訓練(每週 3-5 次),並搭配適量有氧運動。
📌雖然體態重組可以同時增肌減脂,但效果較慢,適合對時間不急、想要穩定進步的人!